- 編輯 : 江蘇研致 時間: 2020-09-28 11:25 瀏覽量: 211
-
機器視覺,意即以機器之眼感知智能世界。2020.2.25,華為安防正式改名為華為機器視覺。這次改名,僅僅只是名字的變動嗎?華為在安防產業的布局,已然開始顯示雛形。
2019年8月,華為智能安防在業務戰略發布會上推出了名為Huawei HoloSens品牌名,以及新一代全息感知的數據智能產品矩陣,躋身智能安防領航者。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華為進入智能安防領域的標志。
時間放回2020年,時隔半年,華為安防突然改名,華為對安防和機器視覺到底懷抱著怎樣的態度?就成了這一番動作的關鍵點。
而華為對品類的更迭又將會對整個產業界帶來哪些影響和變革,也成了新名字即將拉開的序曲。
華為智能安防改名,告訴大家:華為將重新定義安防產業。
首先我們要搞清楚,智能安防,智能在哪里?
2017年,人工智能成為當時優秀熱門的科技詞匯,其應用熱點如機器視覺、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,都開始為產業界所注意。
巧合的是,2016年底,引領安防數字化變革的“平安城市”建設也已經接近尾聲,市場上技術和產品的同質化十分嚴重,價格戰開始打響。
一方面,人工智能在尋找可快速落地的應用場景,同時,安防市場的巨頭,海康、大華、宇視等品牌也需要借助新技術來實現差異化。
機器視覺與安防行業,就這樣在2017年達成了第一次合謀,并很快發展成AI產業化、市場化優秀為成熟的領域,也讓華為、百度等一批科技企業開始“后來居上”。
其中的緣由,也并不難理解:
首先,判斷、決策等“智慧能力”成為升級關鍵點。智能安防對硬件設備的要求,從上個階段 “看得清 、圍得牢 、傳得到”,轉變為 “能查詢 、能分析 、能預測 ”。換句話說,就是從硬件布防(主要是攝像頭)的數據采集,延展到了更智慧的分析研判和預警。華為的攝像頭、芯片等技術,也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核心競爭力。
智能安防與傳統安防系統的本質區別,也為華為創造了市場條件。如果說傳統安防是以“物防”,即通過數字化攝像機等的鋪設和改造來實現保障,那么人工智能(或者說機器視覺),則是從基礎算法模型、基礎硬件、細分場景、解決方案等全方位的系統防御。
華為軟件定義攝像機HoloSens SDC以專業的AI處理器打造澎湃算力;智能視覺平臺HoloSens IVS基于“鯤鵬+昇騰”,超強算力、智能開放;而HoloSens Store則是第一個基于智能視覺與感知的智能視頻算法商城,貫徹了華為開放生態的理念。華為智能安防以這三駕馬車為驅動力,以開放的架構,深度的軟硬件解耦,匯聚生態伙伴算法有效支撐多智能應用,打造了一道智慧防線。
至此我們可以明了,正是機器視覺技術的出現,改變了安防這個“土味行業”。通過智能系統與智能硬件的高度結合,重塑了用戶體驗,甚至改變了整個產業鏈。
華為智能安防改名,只是華為機器視覺進入行業的一個小標志。華為機器視覺將在安防產業中,闊步前進,占領產業高地。
標簽: